首页 基金 > 正文

奥斯卡最佳影片《超新约全书》:够天马行空够疯狂也是恶搞

上帝原是邋遢猥琐的中年大叔?死亡日期泄露世界陷入恐慌?上帝之女力挽狂澜拯救世人?一切荒诞故事的谜底尽在本期麦田电影院《超新约全书》。奥斯卡、金球奖两项最佳外语片提名,鬼才导演梅多尔玩转宗教,让这部充满着奇幻和想象的诚意之作带你领略不一样的童话之旅。

1991 年,雅克 . 范 . 多梅尔凭借处女作《小英雄托托》一举拿下法国凯撒奖的最佳外国电影以及戛纳电影节的金摄影机奖,他用第一部长片就证明了自己在电影上的天赋,同时也赢得了世界性的赞誉。可从此之后,他却沉寂多年,除了姊妹篇《第八日》之外没有任何的作品问世。以至于当影迷们再次将目光投注到这位陌生的比利时导演身上时,时光已匆匆流转到 2009 年的金狮奖,他用一部《无姓之人》再次宣告了自己的回归。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戏谑暗黑的独特气质,疯狂到爆炸的脑洞,以及浓郁的法国特色,似乎多少赞美都不足以去形容多梅尔今年的这部新片《超新约全书》。他用异想天开的上帝视角,重构了另一个新的世界,让一个本该属于孩子想象的童话世界,成为了一部引人深思的成人寓言。相较于今年的另一部力作《龙虾》,无论从格局到细节,乃至对虚拟时空的架构,《超新约全书》在每一处的设计都堪称完美。用电脑掌管世界的上帝父亲,憨态可掬的中年母亲,离家出走证明自己的怪异女儿,以及给她出行带来指引的哥哥耶稣 ( JC ) ,导演对于宗教的"暴力"解构与其说是一种黑色幽默,不如说是他对于人类普遍困境的另一种发散思考。

上帝视角的审视

在固有的理解中,神之所以是神,就是因为他无所不能,他的形象永远应该是光辉的、神圣的。然而《超新约全书》却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思维定式,上帝也可以邋遢、邪恶甚至被自己的女儿嫌弃。他像无数只活跃于网络的"键盘侠"一样,用一部破旧的电脑掌控者所有人的对错甚至生死。可一旦他的程序被女儿弄坏,自己跌落凡间,这个恶俗甚至些许猥琐中年大叔就必须面对他自己所设定的人类普遍试用的困境原则,甚至永远留在人世回不了家。

面包总是涂满果酱的那面掉到地上,排队永远是自己的这队最慢,摔碎的永远是刚洗好的盘子,当你洗澡时电话铃声恰好响起,这些生活中的"墨菲定律"被导演恶趣味地冠以上帝之名。所有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似乎也能隐隐感受到人生的无奈。被泄露的死亡日期似乎也成为了"魔鬼的诅咒",会有人小心翼翼躲避所有危险因素,却还是被重重倒下的木柜砸死,也会有人仗着几十年的生命一次次作死,不断从花式自杀的过程里找到所谓的快感。《超新约全书》更像是一部恶搞版的《死神来了》,映射出各式各样的人生态度,当观众看到彩蛋里满身是伤的男孩最后一次尝试死亡的时候,得到的或许是一种释怀。

以雅闯入父亲的办公室禁地,批判他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世人的痛苦,甚至在被暴打后泄露出所有人的死亡日期,以图每一个人能真实的面对自己。一系列打破凡间平衡的行动被她视作对人类的解放,她坚信自己可以做的比父亲和哥哥更好。可事实却是世界因此大乱,每个人都陷入到更加混沌的恐惧之中。叔本华曾经认为"人生来痛苦,死亡则是摆脱痛苦的最终途径",然而生活的情境却是每个人都对死亡讳莫如深。以雅的拯救并非让他们免于死亡的笼罩,而是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命,打破世俗对他们的束缚,从而获得自由和新生。电影中最戏谑的一个细节大概是书写"超新约全书"的流浪汉反而最没有恐惧和压力,没有手机受到死亡通知的他获得了简单带来的幸福。

上帝女儿的出走,其实象征着对于男权和父权的某种对抗。父亲拿着皮带疯狂砸门的段落或许是对库布里克《闪灵》的致敬,而以雅从洗衣机筒艰难爬出的过程则犹如孩童一点点从母亲的肚子里爬出,会让人不禁想起塞利克的《鬼妈妈》。作为崩坏世界的救世主,以雅母亲的形象被塑造的简单纯朴。憨态可掬的她虽然从不说话,却一直默默的守护着以雅。即使一人在家仍旧选择默默地打扫一切,而 18 个门徒的设定居然只因为她最喜欢的棒球运动由 18 个人组成。故事的结局里,那片彩虹色的天空或许就寄予了她对这个世界美好的愿景和期待。

爱的终极命题

人生所有重大的命题似乎都被导演戏谑地包裹在影片的内核之中:死亡、残疾、童年阴影、流浪、性欲、杀戮、性别意识。六个门徒似乎代表了人类世界千奇百怪的难题和欲望,他们面对着无解的困惑艰难地生活着。死亡日期的泄露给了他们未来虚妄的解脱,而真正打开每个人心结的是以雅天使般的爱。

奥雷丽作为她寻找的第一个门徒,从小在地铁站失去左臂,即使美艳到成为万人的焦点,她的脸上也永远是孤单的漠然。永远没有感同身受,流浪汉那句的简单的安慰之所以像 300 个人同时敲碎核桃一般,或许就是因为这些话像生活一样地粗粝而毫不柔软。亨德尔的乐章里,奥雷丽的断手成了最孤独的舞者,自己轻轻抚摸它的时候,其实是在慰藉自己孤独而痛苦的灵魂。

让 · 克劳德本是一个伟大的冒险者,却不知为何停止冒险的脚步,把自己困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之中。当他得知剩下的时日之后,甚至就在长椅上呆呆坐下,不再多走一步。不难发现,克劳德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自由,因为自由他一直选择冒险,因为自由他选择单身独居,然而当他发现所有的自由都有限制的时候,止步不前变成了他消极的应对方式。以雅与其说在谈话中消除了他对死亡的恐惧,不如说重新帮他认知了真正的自由。

性欲过强的马克,当他得知自己死亡期限的时候,选择将所有家当变卖换取一时色情的欢愉。也正因为世人对于情欲的禁锢,他一直无法正常的交友,一直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为病态。当以雅为他的欲望找到一个出口的时候,他的内心才获得了真正的释放。

作为刽子手的弗朗索瓦,他对于暴力的本能使他在得知自己死亡日期之后无节制的杀戮。他有妻子和孩子,却从未体验过真正的爱。以雅让他射击奥雷丽的建议却解开了两个人的心结,原来化解杀戮和残暴的只有"真爱"。也正是在爱中,奥雷丽第一次认同了自己的残缺,弗朗索瓦则放弃了对于杀戮一直以来的偏执。

50 多岁的玛蒂娜因为死亡日期重新审视了夫妻之间的关系,这段名存实亡的感情早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然而道德和名义的枷锁却让她始终无法正视自己,与黑猩猩的相爱看似荒诞不羁,却是玛蒂娜真正面对自己内心世界之后的选择。床上那一段重口味的相拥,或许同时借鉴了《金刚》和《马克斯,我的爱》。

渴望变性的威利无疑是不幸的,充满病痛的童年实在谈不上有什么快乐可言。可另一方面,他或许是六个门徒里最早获得自由的。他选择自信地穿着裙子游走在校园里,听从以雅的建议把几周变成几月来过,甚至在沙滩上众人的环绕下等待死亡。或许看透生死的人,上帝已经给予了他重生的机会。

现实世界的反讽

故事所有的假想和荒诞看似矛盾,都建立在导演对于世事的精准理解上。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痛苦的承受,六位门徒的设定看似为了契合圣经旧约的故事,其实就是导演对于人性枷锁的一种另类解读。电影借《最后的晚餐》那幅画交代门徒的出场,将每一个故事都篡改旧约的章节命名。人类受制于上帝的,无非是对死亡和未知的恐惧,当人们真正能够面对甚至接纳死亡真相的时候,所作出的选择和行为,或许才是每个人内心深处对自己本能的追求和支配。

电影并非对信仰的一步步瓦解,而是站在另一个高度去试想所有的可能。当男权的世界彻底瓦解,6 个平凡人生的命运会有什么样的改变?传统观念里的僭越和罪恶在导演构筑的世界观中却成了一种拯救,每一个人都是上帝打发时间的玩物,于是没有什么是应该的,一切的可能和不可能或许只是强加在人们身上的枷锁。打开它,人生才会重新得到一次开始的机会。于是黑猩猩赶走玛蒂娜的前夫,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马克与儿时的女神共享鱼水之欢,获得了生命的大和谐;以雅和男孩亲吻、玩耍、共同度过七个月的时光,彻底模糊了所谓性别的界限;而让 . 克劳德则来到了北极圈,看到了世上最美的景色。飞机俯冲向众人的那一段无疑借鉴了黑色喜剧电影《荒蛮故事》的开头,母性的光辉让每一个人都逃离了末日的恐慌,取而代之的是阳光温暖的幸福。

除了解构、戏谑以及戏仿,观众还能从片中感受到导演异常丰富的人文关怀。圣经里说:上帝面前,人人受造而平等。刻意营造的异次元空间也好,女孩的一个美梦也罢,在多梅尔奇幻色彩地包裹之下,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充满着单纯和童真的理想世界。当我们无形从这部影片中获得欢乐、想象的同时,或许也应该对现实世界产生另一种深刻地思考。

标签: 超新约全书

精彩推送